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中学部“端午节”致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人:朱新飞 发布时间:2020-06-28 14:48 点击量:3905)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在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又迎来了3天的小长假。为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度过安全而有意义的节日,希望家长朋友们悉知有关事项,并配合学校,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监督与教育,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祝各位家长朋友们端午安康。
【温馨提示一:“端午节”假期安排】
6月25日(周四)—6月27日(周六)共放假三天;
(初、高三年段假期另行安排。)
【温馨提示二:过平安的“端午节”】
1、疫情防控不放松
疫情未止,不要急着“放飞自我”,做好个人防护,才能享受大好时光。伴随假期人员流动,防疫情况复杂,潜在风险巨大,端午假期,家长及孩子要尽量不聚餐、不聚会,不接触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坚决做到“无必要,不外出;若外出,必报备”,出门戴口罩,“宅家”勤洗手,平安健康,便是最大的贡献。
2、注意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
严防溺水,随着盛夏酷暑来临,又时值“龙舟水”汛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尤其是厦门以及重庆地区出现的孩子溺水造成的悲剧,更应该引起家长加强孩子防溺水教育的意识,要坚决贯彻教育部关于防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精神,教育和监管孩子做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3、注意饮食安全卫生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请注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或吃过冷、变质的食品,不吃三无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或拉肚子等意外事件。同时,教育孩子不要吃过多零食,避免消化不良,引起胃肠疾病。
4、注意其他安全
教育孩子注意交通、用水、用电、用火安全。不随意横穿马路,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上下车时要注意车后方是否来车。在家中不摆弄开关、插座;不要私自使用煤气、天然气等;教育孩子不做违反社会公德的事,爱护公共财物,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夏季为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一旦发生孩子身体异常,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如有高烧、发热,水痘等传染性的病症,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
【温馨提示三:过绿色的假期】
1.正确引导孩子积极进行功课的复习预习,合理安排假期的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2.督促孩子放假期间认真完成作业,鼓励孩子多看有意义的书籍、红色经典电影、知识类综艺类节目等,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引导孩子合理、健康的上网,管控好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护好孩子的视力。
学生假期的安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配合,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健康、文明、安全和有意义的假期。亲爱的家长朋友,安全无小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您的孩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共同呵护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最后,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衷心祝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祝每个家庭健康幸福!
厦门英才学校中学部
2020年6月24日
端
午
的
由
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
午
的
习
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俗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端午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从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