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文原著阅读点燃思维的火花 ——“十三五”规划课题结题
(发布人:朱新飞 发布时间:2020-09-22 15:22 点击量:3534)
2020年7月29日,厦门英才学校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英语文学原著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结题报告会在共美空间召开。福建省教科所冯云教授、厦门市教科院林才回老师、翔安教师进修学校杨延从老师莅临指导,厦门英才学校中学部刘珺校长、马蔚斌主任、李莉博士、以及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结题报告会。结题报告会由刘慧卓老师主持。
报告会上,课题组核心成员施晓静老师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成果影响,以及改进完善的措施。专家组对课题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接下来的改进提升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
林才回老师:
高度肯定了英才学校对英语教研团队提供的全面支持,并认为该课题对厦门市的整本书阅读有标杆作用。建议接下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进一步提升英才学校一体化阅读实践。
l 从研究方法看,根据行动研究法,应落实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螺旋式发展。
l 从研究成效看,将课堂与思维品质的相关指标关联起来,对学生任务进行思维品质方面的细化评价。
l 作为十二年一体化的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设计英文原著阅读,体现衔接性、递进性和关联性。
l 从育人层面来看,结合英才美育实践,英语教学也可以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作用。
杨延从老师:
l 从研究价值来看,阅读体系的走向符合“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活动学习观。
l 从研究架构来看,整个过程符合行动研究的方法,过程扎实有效。
l 从研究团队来看,在组长的带领下形成优秀的研究团队,运用阅读圈构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l 从研究成果来看,筛选书目、研发学案、落实课程、养成学生阅读习惯——成果显著。
l 建议从“思维品质”、“文学原著阅读”、“行动研究”这三个维度检测课题效果,通过调查访谈检测达成效果,使得研究更加立体和丰满。
l 建议结合行动研究的先进范式,融入阅读圈教学,形成英才学校特有的教学模式。
冯云教授:
冯教授指出,做课题的目的在于总结规律,既有益于自己教学,也给他人提供借鉴。冯教授对课题研究的四个方面进行梳理:
l 内容与方法:紧扣关键词,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情况体现出来。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不同任务活动,提升思维品质的不同方面。从方法上来看,要着重梳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的作用、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结果。
l 结论与对策:通过范式的推进,学生的思维品质、成绩,以及阅读兴趣等各方面都得到提升。
l 成果与影响:成果分为理论性成果和实践性成果,例如论文、校本课程,学生的发展,成绩的提升、兴趣的提升、思维品质的提升等。
l 改进与建议:研究总报告倾向于过程的研究,成果公报侧重于成果的取得与推广,在报告时注意做好区分和侧重。
课题组组长朱庆田老师发言,感谢专家组对课题组的悉心指导、校领导对课题组的热心支持,以及课题组成员无私的奉献。接下来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课程质量服务,把成果和精华运用到课程当中去。
中学部刘校长进行总结发言,认为课题选取恰到好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总校提出的阅读一体化理念相契合,今后有望从高中辐射到初中,其他部门进一步支持,让全校从课题中受益。鼓励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具体化和丰富化。希望以此课题为帽,针对悬而未决的问题和方向,教师踊跃申请小课题,让课题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英语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课题结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带领孩子们感受阅读之美,让他们有机会和能力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