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教授进校园,一场人工智能的风暴来袭!
(发布人:朱新飞 发布时间:2020-10-28 23:52 点击量:4517)
我校与哈工大机器人教育集团在今年四月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十月份,哈工大王雷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来到了英才校园,为我校人工智能班的孩子带来一场精彩的人工智能讲座。
王教授的讲座从具体的应用项目入手,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运用。智能车牌识别系统、MNIST手写数字识别介绍、SLAM自主导航,一个个项目,王教授运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给同学们做了介绍。孩子们专注的聆听,认真做着笔记,双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讲座最后,王教授与现场同学们来了一场现场互动。人工智能班的同学们纷纷举手,与哈工大教授现场对话。智能班的学生们在提问时,礼貌大方,表述清晰,而且不乏深度,引得王教授连连赞叹,对孩子们的认真听讲与高素质多次提出了表扬。
接紧着王教授的讲座,哈工大的姚博文老师给同学带来一场RoboMaster的机甲大师赛事介绍,让现场的气氛再一次达到高点。看到行动自如,外形酷炫的机甲机器人,许多同学不禁探起身子,想多看几眼。从赛事的规则、参赛器材的介绍到以及如何备赛,姚老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哈工大来校时间将近一周,讲座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指导内容。一体化人工智能的课程建设、人工智能的师资培训、人工智能的场地规划等,都是他们此行的指导内容。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校人工智能教育的不断开展,我们的孩子将会成为一名拥有着探索精神、不断创新,引领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讲座结束,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听完讲座后的感想:
趣谈工智能——《人工智能讲座》听后感
初一(1)班 吕泠萱
“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步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周三新闻联播那字正腔圆的声音传入耳畔,敲开心弦。是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工智能正如展翅飞翔的雄鹰,更如小草般生根发芽,伴着我们成长。
近日,学校向我们展现了那名校专家下的人工智能哈工大博士王雷与杨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无比的讲座,向我们绘制了一幅趣味无穷的人工智能蓝图。
生活中的人工智能
哈工大王雷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是那生活中的人工智能趣味无穷,只见她笑微微的说:“事物虽小,但蕴含的人工智能的道理却是无穷的”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有那敏捷的智能车牌识别系统,让繁多的车辆能井然有序,快速的通过审查,还有那手写数字识别,从开发到现在,广泛运用到了各种技术中,令人赞叹不已,更有SLAM自主导航系统,他如春风般润物细无声,如家务小帮手扫地机,“聪明”的,校园地图探测器都是他“名副其实”的杰作,将深奥繁杂的运算以简单明了的呈现,让我们生活的以质的改变,这便是人工智能的魅力。
机甲竞赛乐无穷
科技感十足的机身光滑的机甲,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在舞台上自由的滑动乐趣无穷,顿时吸引了种种目光,夺目无比,那便是机甲竞赛,只见姚老师的脸庞洋溢着兴奋的微笑,详细的为我们介绍着竞赛规则,我们眼睛目视前方,专心致志。双眸里充满着无限向往,机甲竞赛不仅能让我们,在竞赛中的热血和自豪,且经杨老师如同身临其境般的讲解,顿时勾起心弦,通过体验与参与,感受到了那番独特的乐趣和魅力,通过机甲竞赛,还能提升动手能力和独立性,何乐而不为呢?
人工智能不仅在我们身边,更在我们的心中,用他的乐趣思维性在名师的去谈人工智能的那番讲座下,滋润着我们,伴我们成长,更让我们做一个热爱人工智能,善于思考的好少年。
作者 初一(1)班 吕泠萱
《人工智能专题讲座》听后感
初一(1)班 袁子萱
今天下午,现场听了一场讲座,内容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普及。像我们日常所见的机器,其实大多数都属于人工智能,例如我们平日里常见的智能车牌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目前已成为“平安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的视觉就是摄像头,也是传感器,早期车牌识别过程是输入原始图片,通过二值化,边缘检则和基于色调等办法检测出原图中的车牌号的位置。到了后期,改用了字符切分,其效率快了许多。你也许有这样的疑惑:机器不会产生错误吗?是会的,人都看错,更何况机器?机器识别能力是有限的,其识别能力是由人们保存给它的图片进行学习的。有个软件叫MNIST,实际上它就是个手写数字数据库,它有六万个训练和一万个测试样本集,因为你需要给它不同的图片,让它学习不同的字体加以识别。机器与人工智能是什么关系?就像SLAM自主导航与AGV小车一样,AGV小车经历了三次技术改革,一次是采用了电磁和磁导航;第二次是使用了二维码导航;而第三次是选择了SLAM导航。直白点儿说,其实机器即人工智能的载体。
我认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往后一定会成为最热门的技术,而且未来的中国一定能成为科技上的顶尖大国!
作者 初一(1)班 袁子萱
《人工智能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初一(2)班 黄昭荣 周祉灵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伴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迈进了新的时代,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日渐融合。我踏上了新的征程,到英才学校人工智能班就读。就在今天,我有幸听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专题讲座。
一走进报告厅就望见屏幕上的“人工智能专题讲座”的标题,目之所及,心潮澎湃。王教授先从“智能车牌识别系统”讲起,原来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是通过将图片二值化,再通过色调微调检测出车牌号的位置,进行识别。教授问:“你们知道如何识别数字吗?”我思考了一会儿,已经有人抢先说出了正确答案。“不错,”教授说,“这是用一个叫SVM模型来识别的。”他还告诉我们,这还要先训练两个“SVM模型”,一个用来识别省份,另一个用于识别字母和数字,该模型要先学会识别常规数字然后用MINIST手写数字数据库来进行测试,这个数据库里竟然有60000个训练样本集和10000个测试样本集。真是太令人惊叹了!
这次讲座使那些平时让我觉得枯燥的知识突然变得神秘起来,也激发了我参加比赛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 初一(2)班 黄昭荣 周祉灵
《人工智能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初一(3)班 陈子谦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春意盎然但“危机四伏”的信息时代,人工智能这个词渐渐发扬光大起来,它广泛运用在交通、医疗、工业等领域。但如此人工智能领域可不是那么好驾驭的。
一台电脑,一套程序,一串代码,这当中是千千万万字符拼凑成的,而为的可能仅仅是单单一句指令,一条路线,一个像素,一个算式,其中只是为了计算亿万种可能的其中一种。
说到这,你可能在想:“不就一点点吗?有什么难的。”
我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只是人工智能中的冰山一角。”多种可能性上千上万上亿个,足以填满你的脑子,当然在这如此无味的计算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开拓自己的天下,机器、编程......应有尽有。
中国5G的出现一定是人类的一个转折点,不停发展的AI定会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空中汽车,传送仪,这些产品,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
愿祖国永远繁荣,AI与人类和平共处,AI技术更上一层楼!
作者 初一(3)班 陈子谦
我与“人工智能”零接触
——《人工智能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初一(4)班 聂铭萱 林怡辰
今天哈工大王雷教授的“人工智能”讲座,我听得津津有味。首先我被王老师那满腹经纶所折服,原来人工智能离我们这么近,激光雷达二进制等等都是我所不知道的。王老师先列举了一个车牌识别的系统,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人工智能。最让我惊喜的是后面的机器人活动,没选到我,但是让我大开眼界,看来要想学好人工智能课,必须要下工夫。
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人工智能在未来将遍布各类行业中,不愿意接受“智能世界”的洗礼,最后只能被这个时代拒之门外。
我很幸运我在人工智能班,感谢学校给我这样和“人工智能”的零距离接触。我也要发奋学习,将来考上哈工大这样优秀的大学,成为优秀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回报我们英才学校!
作者 初一(4)班 聂铭萱 林怡辰
THE END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