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更优秀,假期实践起来!
(发布人:朱新飞 发布时间:2021-02-26 09:30 点击量:2598)
进入年关,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扫尘准备过年了。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让孩子参与一年大扫除呢?
家务活应该是每位家庭成员在家中的日常。?
01
时间不是理由,做家务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一些家长不愿让家务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认为孩子的学习比做家务更重要。但是,在其他国家,教孩子做家务是一门必修课。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时间不是让孩子不做家务的理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从小做家务的孩子更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具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做家务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2
做家务让孩子发展更健康全面
做家务让孩子更独立
让孩子自己完成整理玩具、打扫房间这样的家务活,可以使他们发现,原来爸爸妈妈做的这些事,自己同样能做到。
亲自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自理能力的,离开了父母他依旧生活得很好。
做家务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当孩子把杂乱的橱柜收拾得整整齐齐、油腻的碗筷清洗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愉悦心情。
这种心理状态就源自于他们的成就感,成就感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成就感会让孩子更自信。
做家务让孩子心灵手巧
研究表明,在0到6岁的孩子身上,能够决定他的智力发育、大脑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双手,没有任何活动会像家务活那样无时无刻不在锻炼着双手。
以整理书柜为例,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双眼进行观察,将书籍分门别类;其次要用双手,把书籍按从小到大、从薄到厚的顺序码放整齐。
做家务建立起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在父母做家务的时候,孩子帮着一起做,恰恰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机会。
家长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扔垃圾、叠衣服、摆碗筷,每当孩子做完后夸奖他们,他们会感受到自己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能替父母分担家务是件骄傲的事情。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也是进行亲子互动的好机会:一起做盆栽可以教孩子认识不同品种的植物,感受种植的快乐;一起择菜洗菜可以教孩子认识更多的蔬菜、享受烹饪的乐趣。
做家务让孩子更懂感恩
让孩子亲自下厨体验做饭的辛苦,他们才会明白那些香喷喷的饭菜不是不劳而获的。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实践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父母每一天都付出如此辛劳,孩子便懂得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
做家务让孩子更有领导力
会做家务的孩子更有规划性和条理性,在同龄人中具有更强的领导力,从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一个领导力强的孩子也更受老师的喜爱,他们的执行力和号召力强,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03
找对方法,教会孩子做家务很简单
家长言传身教,把家务变成亲子活动
以叠衣服为例子,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做,边做边告诉孩子叠衣服的具体步骤有哪些、如何叠会更整齐、叠好以后放在哪里,这样孩子会清楚地知道他需要做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
不仅如此,这样的经历是又一次惬意的亲子活动。
制定家务日历,家庭全员遵守
制定家务日历可以明确每位家庭成员的家务安排,不仅孩子可以按照规定去执行,不会拖拖拉拉,其他家人也参与其中,在人人都劳动的氛围下孩子做家务的意识和动力会越来越强。
当然,如果有任何人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家务劳动,也要接受小小的惩罚,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商议家务日历的制定规划,确保家务劳动“言必行、行必果”。
巧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家长要让孩子不断体会“我能行,我能做好”的自豪感,这是让孩子对家务保持持久兴趣的灵丹妙药。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拥抱、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肯定鼓励的话语,就是孩子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
所以,孩子做了家务后,一定要适时夸奖,并且夸奖得越具体越好。
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必要的,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做家务的情况,在做完后给予他们适宜的报酬。
可以让他们以家务的形式赚取每月的零花钱,或是送一本孩子喜欢故事书、一个心仪很久模型玩具来奖励其劳动付出。
假期,学习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体验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实践,增强担当精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Ⅰ班主任智库,文内有修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