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学流程 深入教学研究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08-11-10 19:50 点击量:5417)
规范教学流程 深入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备课组“同备一节课,同说一节课”活动综述
自十月份学部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来,初中语文备课组老师们全员参与,追求实效,体现合作,汇智集思。我认为在第一阶段“同备一节课,同说一节课”过程中,各备课组老师很有收获感,活动的开展旨在促进集备活动、课堂教学流程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提
一、 活动情况:
初中语文备课组第一阶段“同备一节课,同说一节课”活动情况概括来说一句话:汇备课组团队智慧,展现个性教学风格。
“同备一节课”,我感受到了备课组团队智慧的力量。每一个备课组在集备活动中,都有各自的特点。
初一备课组概括起来八个字:“理思清晰,分块落实”。他们的集备篇目是《羚羊木雕》,集备中心人提出基本备课思路,然后就每一个备课环节提出自已的见解想法,其他组员就环节流程发言补充,备课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推进,恰似分块“蚕食”,最后完整拼装,理思亮点频频。整个活动思路清晰分明,准备充分,体现实效。若在最后,集中一下大家的意见,突出整体性的构思点会更好些。
初二备课组概括起来八个字:“广富资源,深度挖掘”。他们的集备篇目是短小精悍的文言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集备中心人是初二年段研究学者型的
初三备课组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简明新巧,注重学法”。他们的集备课文是老篇目《我的叔叔于勒》,老文新教,小说情节巧妙,语言朴实中见特色。备课组成员在处理这篇文章时,也是简约新巧,整个过程明晰简练,然深感涵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了这样的文章在情节处理、人物性格把握上的教法学法探讨。着力分析如何处理文章主题的把握,对难点突破的学法策略作了深究,特别是学生在把握主题时的自我体验和阅读感受,注重了方法的引导。倘若系统归纳,整理思路整个备课活动内容,会使整个活动更完美些。
三个集备组活动开展最终孰优孰劣,还真难一言定之,各有特色,各有精彩。其实从后来的评分情况看,分数相近得不超过1分的数值。细思来,此时谈团队的优劣高低已无意义了,更多的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重要的是发挥各自团队优势使教学研究共享更充分。
“同说一节课”活动过程中,各备课组老师们积极参与,态度认真,在集备中综合出来的备课素材,通过说课环节,溶入自已的风格,让我感受到各自个体教学魅力和无限的教学能动性。
初中语文备课组“同说一节课”,采取初中13位老师汇集一起说课的形式,大家依据评分标准统一评定。活动组织过程促进了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
说课起初,老师们认为:我们在集备达成了共识,那么说课
这就是共性中个性的展示吧。这样在集体备课下的共识落实到个人教学选择的不同应该就是教学的真实。我认为,我们初中组的每一位老师都体现了这一“真实”,真实的参与,真实的投入,真实的探讨,真实的研究。
其中
二、活动思考:
初中语文备课组“同备一节课,同说一节课”活动给老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我们建立集体备课组活动模式打下了基础。对如何构建集体备课活动模式,怎样进一步规范教学研究流程,有些自我肤浅的思考。
1、固化集体备课模式,扎实促进效益教学。
活动本身不能单纯看作是一项活动,如果这样,活动的开展就成了累赘,那就没有意义了。我们要思考着从活动中把各自优势集中起来,为我所用,固化自已团队集体备课的模式,利用集体活动的平台各抒教学灼见,让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基于良好的互相研究探索的平台之上。
2、教学研究重在实效,关注学生学习体验。
这次教学大比武第一阶段的活动中,我个人感觉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的策略方面有些欠缺。教学活动的准备,不管是团队的合作探究,还是个人的独到思考,要让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这一主体占据特有的“分额”,充分研究学生学情,学生的实际,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只有不离开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才是鲜活而有血肉的,才会是有效益的。
3、追求课堂教学高效,体现语文素养理念。
集体备课交流,教学流程设计,以及基于教学设计选择的理论基础,都是为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提高应该是得法于课堂而更大程度上得益于课外。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整体思考和设计中,就应该体现“大语文”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活动、教学思路设计等过程,应在“法”的教学技巧策略探讨上兼而课内外如何让学生受“益”的方式途径的探究上着力,两者都不可偏颇。
以上粗略感受和肤浅思考仅是个人之见,后步该思考准备着“教学大比武”第二阶段“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活动了。
(田谷清)